樓市政策再現“雙向調節” 穩定市場主基調不改 |
|
聲明:信息均來源網絡,該文觀點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天津的購房新政,目的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且僅限定在兩個科技園區內實行,避免影響到較為敏感的主城區。這也體現出政策設計中的用心。
即使對于前者,也不應簡單理解為松綁調控。因為按照“一城一策”的原則,在不違背大原則的前提下,地方政府本身就擁有對政策進行調整的權限。
針對南京六合的此次調整,上海易居研究院的分析認為,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方面調控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另一方面,區域市場暗藏下行風險。據監測,六合區的商品住宅庫存量自2019年以來節節攀升,目前維持在60萬平方米左右的高位,去化周期維持在10個月左右,顯著高于南京整體水平。
穩樓市是“雙向調節”
本輪房地產調控始于2016年初,從區域上看,調控政策從一線城市延伸到東部熱點二線城市,再向中西部城市逐漸蔓延;從力度上看,調控手段愈加多樣,力度不斷加大。到目前為止,樓市調控的力度、范圍、時長均堪稱前所未有。
目前,房地產市場進入下行期已成行業共識。今年以來,全國房地產市場成交規模始終處于負增長狀態,“金九銀十”成色不足,大型房企的銷售增長率也普遍下滑。
事實上,在整個調控周期中,一直有部分城市存在直接或間接的松綁調控行為,如一度風行于二線城市的人才新政;松綁預售價格;放松“限售令”和“限購令”等,部分城市甚至出現限制降價的“托底式調控”。但由于中央層面的要求仍然嚴厲,松綁調控不可能大范圍蔓延。
同策研究院認為,此輪地方政策調整也有可能走向這一結果,樓市調控的主基調不會發生變化。
根據上海易居研究院的統計,今年第三季度,50個熱點城市的住宅綜合收益率為6.8%,環比下降37%,已連續六個季度下降,并“快速向理性水平回歸”。這也說明,投資房地產的收益正在歸于正常,調控成果正在顯現。
與此同時,以房價監測機制的落地為代表,樓市調控長效機制正在加緊完善,并逐漸落地。現有的調控政策仍需堅持,從而為長效機制創造空間。
但同策研究院同時認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不代表長期內房地產與經濟不可以協調發展。從政策施行來看,各地政府將通過“過冷則定向寬松、過熱則收緊抑制”的方式穩定房地產市場。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也持有類似觀點,他認為,“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是調控的全面要求。但穩定其實是雙向調節,“大漲肯定不是穩定,但暴跌也同樣不是穩定”。
他還指出,目前來看,近期地方調整調控力度的做法均有其合理之處,但客觀上,這些政策仍然會產生刺激市場需求的效果,并對心理預期產生影響。未來,其他城市也很有可能根據當地的房地產市場發展狀況對其政策做出微調,但不會徹底放開。一旦有“越界”行為,將很快得到糾正。
|
|
[關閉] [頂部] |
免責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QQ:2969777852),我們立刻刪除。內容均來源于原創和網絡轉載,僅供參考查閱,無任何盈利目的,所有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信息真實性未經114信息網證實,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
|
|
|
|
 |
最新資訊 |
|
|
 |
|
|
 |
熱門文章 |
|
|
 |
|
|